【抱关击柝的释义】“抱关击柝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社会对基层官吏和守夜人的描述。该词常用来形容地位低下、职责琐碎的小官吏或普通劳动者,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。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详细释义与分析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抱关击柝 |
拼音 | bào guān jī tuò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抱关击柝,守门者也。” |
本义 | 抱着门闩,敲击木梆,指守门人或小吏的工作 |
引申义 | 泛指地位低微、职责繁杂的小官吏或普通劳动者 |
褒贬色彩 | 褒义较少,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,形容基层官员或劳作者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抱关击柝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守门人和夜间巡逻者的工作内容。其中,“抱关”指的是抱着门闩,负责看守城门;“击柝”则是敲击木梆,用以报时或警戒。这类工作在古代属于最基层的职务,通常由普通百姓担任,地位不高。
随着时代发展,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,用来比喻那些虽身处低位但依然尽职尽责的人。但在现代语境中,更多是强调其身份的卑微和工作的琐碎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古文引用:
> “抱关击柝,非所宜言。”——出自《左传》,意指这种低微的职位不宜谈论高远之事。
2. 现代用法:
> 尽管他只是个抱关击柝的小吏,却始终恪尽职守,赢得了人们的尊重。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抱关击柝”的关系 |
守株待兔 | 比喻不主动努力,等待机会 | 不直接相关,但都涉及被动状态 |
箪食壶浆 | 形容民众对贤者的敬仰 | 与“抱关击柝”无直接联系 |
城门失火 | 比喻因祸及他人 | 与“抱关击柝”无直接关联 |
任劳任怨 | 表示默默付出 | 与“抱关击柝”有相似之处,皆强调默默奉献 |
五、总结
“抱关击柝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,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基层管理方式,也承载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。虽然其字面意义较为简单,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。理解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社会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