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谁】“暗度陈仓”是一个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表面上做一件事,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件重要的事情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,其主人公是韩信。
一、成语出处与含义
“暗度陈仓”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典籍《史记》,讲述的是韩信在楚汉战争期间,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,成功绕过敌方防线,达到战略目的的故事。
成语“暗度陈仓”的字面意思是:在别人没有注意的时候,悄悄地通过一个地方。引申为表面做一件事,实际另有企图,是一种谋略性极强的战术。
二、历史背景
秦朝末年,天下大乱,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。韩信原属项羽部下,但因不受重用而投奔刘邦。在刘邦与项羽对峙的过程中,韩信被委以重任,负责开辟新的战线。
当时,刘邦为了牵制项羽主力,派韩信率军攻打三秦(即咸阳一带)。韩信采取了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策略,表面上修复被毁的栈道,吸引敌人注意,实际上却从其他小路秘密进军,成功攻占了陈仓,控制了关中地区,为后来刘邦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暗度陈仓 |
出处 |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
主人公 | 韩信 |
故事背景 | 秦末汉初,楚汉相争,韩信奉刘邦之命进攻三秦 |
策略内容 | 表面修复栈道,实则从其他路线秘密进军,夺取陈仓 |
成语含义 | 表面上做一件事,实际上另有企图,是一种巧妙的军事或政治手段 |
历史意义 | 展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,也为刘邦最终击败项羽提供了关键支持 |
四、结语
“暗度陈仓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局势时,灵活运用策略、出其不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而这一计策的实施者——韩信,也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后世所敬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