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的意思】一、
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”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篇,是孔子弟子子游对“大德”与“小德”关系的阐述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在大的道德原则和根本操守上不能越界(即不能违背),但在一些细节或小事上可以适当灵活处理,不必过于拘泥。
这句话强调了“大节”与“小节”的区分,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,对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可以有适度的宽容和变通。这种思想既体现了儒家“中庸之道”的精神,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态度。
二、核心含义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论语·子张》 |
原文 | 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 |
字面意思 | 大的道德原则不可逾越,小的德行可以有所出入 |
核心思想 | 强调坚守大节,允许小节灵活处理 |
现实意义 |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,讲究变通与包容 |
三、深入理解
这句话并非鼓励人“为所欲为”,而是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时,应分清主次。例如:
- 大德:如忠诚、诚信、孝顺、仁爱等基本道德准则,必须严格遵守。
- 小德: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、礼节、言谈举止等,可以根据场合适当调整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。它倡导我们在坚守底线的同时,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,避免因过度拘泥于细节而影响整体和谐。
四、适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应用方式 |
工作场合 | 对同事的非原则性失误给予理解,但对职业道德绝不妥协 |
家庭关系 | 对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可以包容,但对家庭责任不能推卸 |
社会交往 | 在公共场合保持礼貌,但对个别不合常规的行为可适度宽容 |
五、结语
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”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,也是一种成熟的处世哲学。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坚守原则与灵活变通之间找到平衡,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