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完璧归赵简介】“完璧归赵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著名的典故,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,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送往秦国,面对秦王的欺诈行为,他机智勇敢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,并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的故事。
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胆识,也展现了赵国在外交上的坚定立场。同时,“完璧归赵”也成为后世用来形容保护国家利益、不轻易让珍贵物品落入他人之手的典故。
完璧归赵简介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主要人物 | 蔺相如、秦王、赵王、宦官缪贤 |
故事背景 | 战国时期,秦强赵弱,秦欲以城换赵国的和氏璧 |
核心事件 | 蔺相如带璧赴秦,面对秦王失信,以智取胜,最终将璧带回赵国 |
成语含义 | 形容保全完整,不使损失;也比喻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|
历史意义 | 展现了个人智慧与国家尊严的结合,成为后世外交策略的典范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诚、智慧、勇气的象征 |
通过“完璧归赵”的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守原则、维护国家利益。蔺相如的言行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体现,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。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用以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、果断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