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】《超然台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,收录于《苏轼文集》中。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黄州修建“超然台”的过程,表达了他对人生、自然与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。全文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。
一、
《超然台记》以苏轼被贬黄州期间,在城东修建一座名为“超然台”的高台为背景,讲述了他如何从困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。文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优美,还通过对“超然”理念的阐述,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余自钱塘移守胶西,既而,见其地,多山林,少人烟,于是筑室于城东,名曰“超然台”。 |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,到了那里后,发现这里多山林,人烟稀少,于是我在城东建了一座房子,命名为“超然台”。 |
凡物皆有可观。苟有可观,皆可乐也。 | 任何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。只要有所观赏,就都可以感到快乐。 |
何必以物为累?心安则身安,此吾所以超然也。 | 何必被外物所牵累?内心安宁,身体也就安宁,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够超然的原因。 |
然则何以乐?乐者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 | 那么为什么能感到快乐呢?快乐的人,不因外物而欢喜,也不因自己而悲伤。 |
故虽处困,亦能自乐。 | 所以即使身处困境,也能自己找到乐趣。 |
吾尝游于江海之上,登高山之巅,望远山如黛,近水如镜,心旷神怡,不知身之所在。 | 我曾经在江海之上漫游,登上高山之巅,远望群山如墨色,近看流水如明镜,心情舒畅,忘却了自己的所在。 |
是故,吾之所谓“超然”,非逃世避俗,乃心之无碍也。 | 因此,我所说的“超然”,并不是逃避世俗,而是内心没有障碍。 |
三、文章主旨
《超然台记》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,更是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。他强调“超然”并非逃避现实,而是心灵上的自在与洒脱。这种思想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、豁达的精神状态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。
四、结语
《超然台记》作为苏轼的经典作品之一,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,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只要心境平和,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