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浮想联翩的意思】“浮想联翩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思考或回忆时,脑海中不断涌现各种想法和画面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思绪纷飞、联想丰富的情景。
一、
“浮想联翩”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”,虽非原句,但后人常用此成语来形容思绪如潮水般涌来,接连不断地浮现脑海。该词多用于文学、艺术创作或日常生活中,形容人的想象力丰富、思维活跃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浮想联翩”常带有积极意义,表示一个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,但也可能暗示思绪过于跳跃,难以集中注意力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浮想联翩 |
拼音 | fú xiǎng lián piān |
出处 |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虽非出自某一部具体典籍,但常见于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学 |
含义 | 形容思绪不断涌现,联想丰富,想象连绵不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人的心理状态,尤其是回忆、幻想或创作过程中 |
近义词 | 思绪万千、心潮澎湃、浮想联绵 |
反义词 | 静思寡言、心如止水、思维迟钝 |
例句 | 他站在海边,看着夕阳,不禁浮想联翩,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。 |
适用场景 | 文学创作、情感表达、回忆往事等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积极,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写作中使用“浮想联翩”时,应注意上下文的搭配,避免让句子显得空洞或缺乏具体内容。例如:
- 正确用法:他在阅读小说时,常常浮想联翩,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之中。
- 错误用法:他今天浮想联翩,什么也没做。
总之,“浮想联翩”是一个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合理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