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荡然无存的意思解释】“荡然无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状态在经历某种打击、破坏或时间的流逝后,完全消失,毫无踪迹。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表达力度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荡然无存 |
拼音 | dàng rán wú cún |
含义 | 形容事物完全消失,毫无剩余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言虽有未尽,而大体可取。若夫文辞之华,非其所急;至于道德之重,乃其所长。今人多务浮华,而忽本实,故使风俗日薄,礼义日衰,荡然无存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物品、制度、信仰、情感等的彻底消失 |
近义词 | 一无所有、化为乌有、烟消云散 |
反义词 | 原封不动、完好无损、历久弥新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描述历史遗迹 | 那座古老的寺庙在战火中被毁,如今早已荡然无存。 |
表达情感失落 | 他曾经的梦想,在现实面前早已荡然无存。 |
描述制度废除 | 那些旧的规章制度,随着时代的变迁,早已荡然无存。 |
三、总结
“荡然无存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的是彻底的消失和不留痕迹的状态。它不仅可用于描述物质上的损失,也可用于表达精神、情感或制度层面的丧失。在写作中适当使用该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。同时,理解其出处和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不同语境中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