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习以成俗什么意思】“习以成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,通过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或习惯,最终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或风俗。这个成语强调了“习惯”与“风俗”之间的关系,说明习惯是风俗的基础,而风俗则是习惯的延伸和固化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习 | 习惯、反复做某事 |
以 | 表示原因或方式 |
成 | 形成、成为 |
俗 | 风俗、社会习惯 |
整体意思:通过长期的习惯和重复,最终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俗或行为模式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“习以成俗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民习其俗,久而不变。”意思是说,百姓习惯了某种风俗,时间久了就不会改变。后人以此为典,引申为“习以成俗”。
- 常见用法:多用于描述社会现象、文化传统或行为规范。
- 适用场景:可用于分析社会风气、教育方式、家庭习惯等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习以为常、积习难改、耳濡目染 |
反义词 | 改弦更张、革故鼎新、破旧立新 |
四、实际应用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家庭教育 | 父母每天坚持阅读,孩子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,这就是“习以成俗”。 |
社会风气 | 某地居民长期遵守公共秩序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,属于“习以成俗”的体现。 |
工作环境 | 一个团队如果经常加班,久而久之,加班就变成了常态,也是一种“习以成俗”。 |
五、总结
“习以成俗”强调的是习惯对社会风气的影响。它告诉我们,个人的行为一旦长期重复,就会形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模式。这种模式既可以是积极的,如良好的生活习惯;也可以是消极的,如不良的社会风气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,避免因“习以成俗”而陷入负面的循环中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含义 | 通过长期重复形成社会风俗 |
出处 |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|
用法 | 描述社会现象、文化传统、行为模式 |
近义词 | 习以为常、积习难改 |
反义词 | 改弦更张、革故鼎新 |
实际意义 | 强调习惯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