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德才兼备词语解释】“德才兼备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品质和才能能力方面都具备优秀的表现。这一词语不仅体现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高要求,也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、教育评价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倡导中。
一、词语解释
德: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、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,包括诚信、正直、责任感、仁爱等正面的价值观念。
才:指的是个人的能力、才华和技能,包括专业知识、实践能力、创新思维、领导力等。
德才兼备:意指一个人既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,又拥有出色的能力和才华,能够在工作、学习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,并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。
二、词语来源与使用场景
“德才兼备”最早源于古代儒家思想,强调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兼具内在品德与外在才能。现代语境中,该词多用于:
- 人才选拔(如公务员考试、企业招聘)
- 教育评价(如学生综合素质评定)
- 社会宣传(如榜样人物评选)
三、总结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德才兼备 |
拼音 | dé cái jiān bèi |
含义 | 道德与才能都具备 |
释义 | “德”指道德品质,“才”指能力才华,二者兼有者称为“德才兼备”。 |
出处 | 古代儒家思想,如《论语》等经典文献中体现相关理念 |
使用场景 | 人才选拔、教育评价、社会宣传等 |
价值意义 | 强调全面发展的理念,鼓励个人在品德与能力上同步提升 |
延伸含义 | 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,也是社会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|
四、结语
“德才兼备”不仅是对个体的高要求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,仅有才华而缺乏道德,或仅有道德而无能力,都不足以支撑长远的发展。因此,培养“德才兼备”的人才,是教育、职场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