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恩重如山的名词解释】“恩重如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恩情之重,如同山岳般沉重、不可估量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对长辈、师长、朋友或恩人的感激之情,强调对方给予的帮助、关爱或支持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。
一、词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成语(形容词性) |
结构 | 主谓结构(恩重 + 如山) |
出处 | 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虽未直接出现“恩重如山”,但后世多用此成语表达感恩之情。 |
含义 | 指恩情极其深厚,像山一样厚重、难以衡量。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他人深切的感激之情。 |
近义词 | 恩深似海、恩同再造、感同身受 |
反义词 | 恩将仇报、忘恩负义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家庭关系中
- “父母养育之恩,恩重如山,子女应常怀感恩之心。”
2. 师生关系中
- “老师不仅传授知识,更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指导,恩重如山。”
3. 朋友之间
- “在他最困难的时候,朋友伸出了援手,这份情谊恩重如山。”
三、文化内涵
“恩重如山”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,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“情义”“感恩”的体现。在传统价值观中,一个人是否懂得感恩,往往被视为品德的重要标准之一。这种观念也体现在许多文学作品、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中。
四、总结
“恩重如山”是汉语中极具情感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恩情之深、之重,象征着一种超越言语的感激之情。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,更是中华文化中“知恩图报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含义 | 恩情深厚,如山般沉重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|
文化意义 | 体现中华文化中“感恩”“情义”观念 |
使用对象 | 父母、师长、朋友等重要人物 |
情感色彩 | 深沉、庄重、感人 |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恩重如山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