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彭端淑生平】彭端淑(1715年-1779年),字乐吾,号仪封,四川丹棱人,清代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他是“蜀中三杰”之一,与李调元、张问陶并称,以诗文著称,尤擅散文,风格清新自然,富有哲理。彭端淑一生仕途坎坷,但始终坚守气节,勤于著述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彭端淑生平简要总结:
彭端淑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,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。他曾在京师求学,后步入仕途,历任知县、知府等职。在任期间,他体恤民情,注重民生,政绩卓著。然而,因性格刚直,屡遭排挤,最终辞官归隐,专心著书立说。他的代表作《为学》一文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寓意深刻,鼓舞人心。
彭端淑生平大事记表
| 时间 | 事件 |
| 1715年 | 出生于四川丹棱,家境清寒,自幼聪颖 |
| 1730年左右 | 考中秀才,开始研习经史 |
| 1740年 | 中进士,入翰林院任职 |
| 1745年 | 任广东高州知府,推行仁政 |
| 1750年 | 因直言敢谏,遭权贵排挤,辞官归乡 |
| 1755年 | 潜心著述,创作《为学》等文章 |
| 1760年 | 任湖南永州知府,再度为民请命 |
| 1779年 | 卒于故乡,享年64岁 |
总结:
彭端淑一生虽仕途不顺,但他始终坚持理想,不为权势所动,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成果。他的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,至今仍对读者有所启发。彭端淑的生平,是清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,也是中华文化中“士”之精神的生动体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