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越人歌诗词赏析】《越人歌》是一首流传久远的古代民歌,最早见于《吕氏春秋·音初篇》,相传为春秋时期越国人所作。这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,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历史韵味。以下是对《越人歌》的简要赏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诗词赏析
《越人歌》原文如下:
> 今夕何夕兮,搴舟中流。
> 今日何日兮,得与王子同舟。
> 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
> 心几烦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
> 山有木兮木有枝,
> 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浪漫而略带哀怨的场景:一位越地的普通百姓,在夜色中与王子同舟共渡,内心充满喜悦却又因身份悬殊而感到不安。诗中“山有木兮木有枝”一句,借自然之景表达内心的情感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句子。
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体现了古代民间诗歌的特点。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,也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与友情的珍视。
二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越人歌》 |
出处 | 《吕氏春秋·音初篇》 |
作者 | 不详(传说为春秋时期越国人) |
时代背景 | 春秋时期,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差异与民间情感 |
诗歌风格 | 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|
主题思想 |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以及对爱情与友情的珍惜 |
经典语句 | “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” |
情感基调 | 略带忧伤与无奈,但又充满温情与希望 |
历史价值 | 是研究古代民间文学与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|
文化影响 | 成为后世文人吟咏的对象,常被引用在诗词与文学作品中 |
三、结语
《越人歌》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作,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与人生感悟的重要篇章。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与总结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。